地骷髏,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RaphanussativusL.開花結實后的老根。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具有行氣消積,化痰,解渴,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食積氣滯,腹脹痞滿,痢疾,咳嗽痰多,消渴,腳氣,水腫。
中文名稱
地骷髏別名
仙人骨、出子蘿卜、老蘿卜頭、老人頭、地枯蘿、氣蘿卜、枯蘿卜、空萊菔、老蘿卜。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平。歸脾、胃、肺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消積,化痰,解渴,利水消腫。
主治食積氣滯,腹脹痞滿,痢疾,咳嗽痰多,消渴,腳氣,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
相關論述地骷髏功效與萊菔略同,而長于行氣、利水消腫。用于食積氣滯,腹脹、痞滿,常與神曲、枳殼、砂仁等同用;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可配陳皮、茯苓、大腹皮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痞塊:陳年木瓜一個,地骷髏四兩。煎汁,時常服一小盞。氣痞、食痞俱治。(《綱目拾遺》引《醫宗匯編》)
2、治黃疸變為臌脹、氣喘、翻胃、胸膈飽悶、中脘疼痛,并小兒疳疾結熱,噤口痢疾,結胸傷寒,傷力黃腫并脫力黃各證:人中白(火煅醋淬七次)一兩,神曲、白蘿卜子、地骷髏各五錢,砂仁二錢(以上俱炒),陳香櫞一個。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燈草湯下,或酒下。(《綱目拾遺》引《海昌方》萬應丹)
3、治消渴:用出子蘿卜三枚,凈洗薄切,日干為末,每服二錢,煎豬肉汁澄清調下,食后,并夜臥,日三服。(《簡要濟眾方》獨勝散)
4、治通身腫:出子蘿卜、浮麥。上二味(不拘多少),一處浸湯服。(《普濟方》)
5、治腳氣,浮腫,腹水,喘滿:地枯蘿10g,大腹皮8g,橘皮5g,茯苓10g,枳殼6g,萊菔英10g,水600ml,煎至200ml,每日3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附注本植物的葉、種子均入藥,見“萊菔葉”、“萊菔子”。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待種子成熟后,連根撥起,剪除地上部分,將根洗凈曬干,貯干燥處。
炮制方法《簡要濟眾方》:“洗凈,薄切,日干為末。”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防霉。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根圓柱形,長20-25cm,直徑3-4cm,微扁,略扭曲,紫紅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狀縱皺紋或網狀紋理,可見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2-3cm的支根或支根痕;頂端具中空的莖基,長1-4cm。質輕,折斷面淡黃色而疏松。氣微,味略辛。
2、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片或段,表面灰褐色或紫紅色,具網狀皺紋及須根;切面類白色,有粗筋網紋及孔裂,體輕,質松,氣微,味略辛微甘。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0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