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雷公藤,中藥名。為衛矛科植物東北雷公藤TripterygiumregeliiSpragusetTakeda的根或全株。分布于東北。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殺蟲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臌脹水腫,黃疸,痞積,跌打損傷,瘰疬,瘡瘍腫痛,頭癬,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東北雷公藤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歸肝、膽、脾經毒性
大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殺蟲解毒。主治 類風濕性關節炎,臌脹水腫,黃疸,痞積,跌打損傷,瘰疬,瘡瘍腫痛,頭癬,皮膚瘙癢,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搗汁涂。注意事項 內服宜慎,外敷時間不宜超過30min。《長白山植物藥志》:“內服宜慎。”藥理作用 對細胞免疫功效有明顯抑制作用。相關論述 《吉林中草藥》:“消積利水,活血解毒。治臌脹水腫,痞積,黃疸,瘡毒,瘰疬,跌打損傷,毒蛇咬傷。”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性關節炎:東北雷公藤根、莖葉,搗爛外敷。30min后即去掉,免得起泡。(《東北藥用植物》)
2、治瘡癤:東北雷公藤9g,烏賊骨15g。共研細末涂之。瘡干者以香油調敷。(《吉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切片或剝皮曬干,藤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枝呈圓柱狀,直徑2-6mm。老枝灰褐色或褐色,節間長4-9cm;表面具突起的圓點狀或縱向的長圓點狀皮孔,有5-6條縱向的棱線,葉痕隆起,互生,半圓形或近腎形,葉腋常有芽,卵狀三角形,或為分枝;當年枝棕色或棕紅色,有時可見灰綠色葉,常破損,完整者展平后長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6-15cm,寬3-10cm,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先端急尖或長尾狀;葉柄長1-2cm。莖質硬,較難折斷,斷面皮部薄,淡褐色,木部寬厚,黃白色;髓寬大,淡褐色或近白色。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0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