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桃,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LithospermumzollingeriDC.的果實(shí)。分布于華北、華中及陜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tái)灣、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冷痛作脹,泛吐酸水,跌打腫痛,骨折。
中文名稱
地仙桃別名
接骨仙桃草、馬非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 胃脘冷痛作脹,泛吐酸水,跌打腫痛,骨折。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相關(guān)論述 《陜西中草藥》:“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止血。主治胃脹反酸,胃寒疼,吐血,跌打損傷,骨折。”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用于治療胃痛吐酸、脹滿、跌打損傷和骨折等。相關(guān)配伍1、治胃寒反酸:地仙桃1-1.5g。研粉,生姜煎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2、治嘔血:地仙桃3g,芋兒七3g。共嚼食。(《陜西中草藥》)
附注 地仙桃莖(去葉)、根:功效類似果實(sh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果熟時(shí)采收,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shí)橢圓形或斜卵球形,長(zhǎng)3-3.5mm,腹面中線凹陷成縱溝。表面乳白色,光滑潤(rùn)澤。質(zhì)堅(jiān)硬,破碎后可見種子,種皮與果殼愈合,棕黑色,種仁灰白色而稍黃。富油脂。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0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