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扣草,中藥名。為莧科植物粗毛牛膝AchyranthesasperaL.的全草。分布于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熱解表之功效。常用于經閉,痛經,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淋病,水腫,濕熱帶下,外感發熱,瘧疾,咽痛,疔瘡癰腫。
中文名稱
倒扣草別名
雞豚草、上常山、牛舌大黃、牛舌頭、魚鱗菜、倒鉤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雞骨草、牛七風、白牛七、鵝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掛草、雞骨癀、牛獺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鴨腳節、鐵馬鞭、撮鼻草、倒勒性味歸經
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肺、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熱解表。
主治用于經閉,痛經,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淋病,水腫,濕熱帶下,外感發熱,瘧疾,咽痛,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事項孕婦禁服。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使麻醉犬心臟收縮力加強,血壓上升,呼吸短暫地興奮。
2、抗生育作用;
3、抗菌作用;
4、其他作用:輕度抗利尿作用;輕微解熱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求原》:“止骨痛。治瘧疾,小腸氣痛?!?/p>
2、《嶺南采藥錄》:“退熱,利小便。(治)閉口痢,瘧疾。”
3、《廣西中藥志》:“治紅白痢疾,喉疾,跌打損傷,壯筋骨,散血、止痛,理腳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血滯經閉:倒扣草30-60g,馬鞭草鮮全草30g。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2、治跌傷筋縮疼痛:破布粘鮮全草一握,和頭發一團。煎湯熏洗,每日1次,可常洗。(《福建民間草藥》)
3、治男婦諸淋,小便不通:用土牛膝連葉以酒煎服數次,血淋尤驗。(《嶺南采藥錄》)
4、治腘窩膿腫:虎鞭草鮮全草60g。酒水燉服;渣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5、治凍瘡:鮮倒扣草60g,生姜30g。水煎外洗,未潰、已潰均宜。(福建《常用中草藥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株,洗凈,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悶潤1-2小時,切中段,干燥,篩去碎屑。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微彎曲,長20-30cm,直徑3-5mm,表面灰黃色,具細順紋及側根痕;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小點狀維管束排成數個輪環。莖類圓柱形,嫩枝略呈方柱形,有分枝,長40-90cm,直徑3-8mm,表面褐綠色,嫩枝被柔毛,節膨大如膝狀;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葉對生,有柄;葉片多皺縮,完整者長圓狀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7cm,寬0.4-4cm,兩面均被粗毛。穗狀花序細長,花反折如倒鉤。胞果卵形,黑色。氣微,味甘。以根粗、帶花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0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