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中藥名。為腎蕨科植物腎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Trimen的根莖、葉或全草。分布于華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咳,消腫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小便澀痛,泄瀉,痢疾,帶下,疝氣,乳癰,瘰疬,燙傷,刀傷,淋巴結(jié)炎,體癬,睪丸炎。
中文名稱
腎蕨別名
蜈蚣草、圓羊齒、天鵝抱蛋、蕨薯、鳳凰蛋、落地珍珠、馬騮卵、鳳凰草、圓蕨、涼水果、麻雀蛋、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蓖子草、梳篦草、鳳凰卵、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石黃皮、石上丸、鳳凰蕨、石窩蛋、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淡、微澀,性涼。歸肝、腎、胃、小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通淋止咳,消腫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小便澀痛,泄瀉,痢疾,帶下,疝氣,乳癰,瘰疬,燙傷,刀傷,淋巴結(jié)炎,體癬,睪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全草或根莖搗敷。
注意事項忌吃酸、辣、蘿卜等食物。
相關(guān)論述《福建藥物志》:“主治睪丸炎,痢疾,腸炎,嘔逆,中耳炎,癰,疔,多發(fā)性膿腫。”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治療發(fā)燒不退,崩漏,帶下過多,痔瘡和小便淋漓等。
相關(guān)配伍1、治肺熱咳嗽,小兒積熱:腎蕨塊莖9-15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痢疾:鳳凰蛋浸醋。每日服2次,每次服10個。
3、治濕熱腹瀉:鳳凰蛋60g。搗爛沖開水,去渣服。(2-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4、治濕熱黃疸:圓羊齒干全草15-30g。水煎服。
5、治噎膈反胃:(圓羊齒)干全草9g。研末。每日3次,酒沖服。(4-5方出自《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挖取塊莖,刮去鱗片,洗凈,鮮用或曬干。或夏、秋季采取葉或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塊莖球形或扁圓形,直徑約2cm;表面密生黃棕色絨毛狀鱗片,可見自根莖脫落后的圓形疤痕,除去鱗片后表面顯亮黃色,有明顯的不規(guī)則的皺紋;質(zhì)堅硬。葉簇生;葉柄略扭曲,長6-9cm,下部有亮棕色鱗片;葉軸棕黃色,葉片常皺縮,展平后呈線狀披針形,長30-60cm,寬3-5cm,一回羽狀分裂,羽片無柄,披針形,長約2cm,寬約6mm,邊緣有疏淺鈍齒;兩邊的側(cè)脈先端各有1行孢子囊群。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