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掛牛,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多毛葉云實Caesalpiniadecapetala(Roth)Alstonvar.pubescens(TangetWang)P.C.Huang的根及莖皮。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南、貴州等地。具有解表發汗,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皼鼻。
中文名稱
倒掛牛別名
大牛昂、牛王刺性味歸經
味澀,性熱。歸肺、肝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發汗,化瘀止痛。主治 用于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酒皼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倒掛牛在常用量時,部分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但較輕微,一般不需處理。藥理作用 ~1、止咳、平喘與祛痰作用;~2、抑菌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炎作用~5、毒性:小毒。~~相關論述 《陜西中草藥》:“解表發汗。治傷風感冒頭痛,筋骨疼痛及跌打損傷;莖皮治酒皼鼻。”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感冒:倒掛牛30克,水煎服。
2、風寒感冒:倒掛牛30克,六月寒9克,虎杖6克。水煎服。
3、風濕筋骨疼:倒掛牛、透骨消、破骨風、八月瓜根各15克,泡酒服。(1-3方出自《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挖取根部或剝取莖皮,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