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羊鵲,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百脈根LotuscorniculatusL.的地上部分。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濕消痞之功效。常用于風(fēng)熱咳嗽,咽喉腫痛,胃脘痞滿疼痛,疔瘡,無名腫毒,濕疹,痢疾,痔瘡便血。
中文名稱
地羊鵲別名
斑鳩窩、酸米子、小花生藤、黃花草、黃瓜草、金花菜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濕消痞。主治 風(fēng)熱咳嗽,咽喉腫痛,胃脘痞滿疼痛,疔瘡,無名腫毒,濕疹,痢疾,痔瘡便血。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8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guān)論述1、《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止咳,平喘,消痞滿,下乳。治風(fēng)熱咳嗽無痰,胃部痞滿疼痛,痔瘡。”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主治風(fēng)熱咳嗽,咽炎,扁桃體炎,胃中痞滿疼痛;外用治濕疹,瘡癤,痔瘡。”
3、《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治肺熱咳嗽,痰稠不利,胸部悶脹。”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肺熱咳喘:百脈根(地上部分)15g,吉祥草15g,麥冬草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