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中藥名。為虎耳草科黃常山屬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涌吐痰涎,截瘧之功效。常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
中文名稱
常山拉丁文名
Dichroae Radix別名
互草、恒山、七葉、雞骨常山、翻胃木、黃常山、土常山、大金刀、大常山、樹盤根、一枝藍、雞骨風、風骨木、白常山、擺子藥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肺、肝、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常山、炒常山)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涌吐痰涎,截瘧。
主治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涌吐可生用,截瘧宜酒炒用。
不良反應1、中毒時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嚴重時能破壞毛細血管而導致胃腸黏膜充血或出血;并能引起心悸、心律不齊、紫紺及血壓下降,最終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2、中毒救治:大量嘔吐時,肌注氯丙嗪25-50毫克,每日2次。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釋毒素。口服維生素B1、C、K等。血壓下降者,靜脈滴注去甲基腎上腺素2毫克;心功能不全者,酌情給予強心藥物。
3、常山中毒多因口服用量較大所致。所以,預防措施為在應用時一定要掌握好用量,而且制后再服,以免中毒。
注意事項正氣不足,久病體弱及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含黃常山堿,簡稱常山堿,根含生物堿總量的0.1%,主要為黃常山堿甲、乙及丙,三者為互變異構體,是抗瘧的有效成分。此外,還含有常山次堿、4-喹唑酮、傘形花內酯、常山素B、黃常山定。從根部及葉中分離出的退熱堿和異退熱堿,相應地就是黃常山堿乙和黃常山堿甲。
藥理作用1、抗瘧的作用:常山對實驗性瘧疾感染有顯著療效,有效成分為常山堿。常山根水浸膏對雞瘧(Gallinaceum)有顯著療效,醇提液亦有效。
2、抗阿米巴的作用:常山堿乙體外抗阿米巴原蟲的作用較依米丁為強;對幼大鼠感染阿米巴原蟲后的療效較依米丁高,治療指數也比依米丁大1倍。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常山堿甲、乙、丙均能降低血壓,令脾、腎容積增加,心收縮振幅減小。
4、解熱的作用:常山粗制浸膏、常山堿丙具有退熱作用。
5、對平滑肌的影響:3種常山堿都引起運動抑制。常山堿甲與乙對小腸低濃度時抑制,高濃度時對子宮一般作用不明顯。
6、抗病毒的作用:常山水浸液對甲型流感病毒PR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抗腫瘤的作用:常山堿丙體外試驗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一定殺死作用。
8、此外,常山尚有一定的抗鉤端螺旋體、催吐、抗補體等作用。
相關論述《本草綱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見;用失其法,真氣必傷。夫瘧有六經瘧,五臟瘧,痰、濕、食積、瘴疫諸瘧,須分陰陽虛實,不可一概論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治胸中多痰,頭疼不欲食:常山四兩,甘草半兩。水七升,煮取三升,內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無蜜亦可。(《肘后方》)
相關配伍1、常山配甘草:常山長于涌吐痰涎;甘草善于止咳化痰。兩藥配伍,具有涌吐痰涎,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痰飲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飲食,欲吐而不能吐者。
2、常山配鱉甲:常山長于清熱,開痰,截瘧;鱉甲善于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兩藥配伍,可增強清熱開痰,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截瘧的作用。適用于瘧久不愈而成瘧母。
3、常山配青蒿:常山性寒,有清熱,開痰,截瘧之功;青蒿有清虛熱,除骨蒸,解暑,截瘧之用。兩藥配伍,可增強截瘧和解除瘧疾寒熱的作用。適用于各種瘧疾。
4、常山配黃芪:常山性寒,有清熱,開痰,截瘧之功;黃芪有補氣,升陽,固表之用。兩藥配伍,可增強清熱開痰,補氣升陽,截瘧固表的作用。適用于虛人久瘧不止。
鑒別用藥1、生常山、酒常山、醋常山:生常山可涌吐;截瘧宜酒炒用。生常山劫痰涌吐力強,多用于胸中痰飲,癲狂等。酒制與炒制后作用緩和,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瘧。醋浸煮熟,則善化痞而不吐。
2、常山與草果:二者均有燥濕祛痰,截瘧的作用。但常山性寒祛熱痰,截濕瘧;草果性溫祛寒痰寒濕,治瘴瘧。常山治瘧的有效成分是常山堿,其味苦辛寒,適用于熱瘧、濕瘧;草果含揮發油,其性味辛溫,適用于痰飲痞滿,脘腹冷痛。草果尚能消食化積,治療食積;亦可止嘔補胃下氣。
3、常山與檳榔:二者均可祛痰治瘧,用于瘧疾。不同的是常山上行涌吐痰涎,易引起嘔吐,用于胸中痰飲;檳榔驅蟲消積,行氣利水,用于腸道寄生蟲,食積氣滯,瀉痢后重,水腫腳氣。
4、常山與瓜蒂:二者均為苦寒之藥,有涌吐痰飲的作用。但常山去胸中痰飲為主,瓜蒂除涌吐熱痰外,還可用于宿食停留于胃。常山還有治瘧疾的功效,有效成分是常山堿,其味苦辛寒,適用于熱瘧、濕瘧。瓜蒂含甜瓜素和噴瓜素,可反射性地興奮嘔吐中樞引起嘔吐;可用于治療濕熱黃疸和行水濕治療濕家頭痛。
相關藥品九龍化風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栽培4年以上收獲。秋后齊地割去莖桿,挖出根,洗去泥土,砍去殘余莖桿,再砍成7-10cm短節,曬或炕干后在有火焰的柴火上燎去須根,撞去灰渣即為成品。
炮制方法1、常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粗細分開,洗凈,浸泡23d,撈出,潤透,切薄片,干燥。
2、酒常山:取凈常山片用黃酒拌勻,待吸盡,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常山片100kg,用黃酒10kg。
3、醋制常山:①取凈常山加醋拌勻,稍潤,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帶焦黃色斑點。每常山100kg,用醋12.5kg。②取凈常山片,先用微火炒熱,加入醋和少量水拌勻焙干。常山片每100kg,用醋25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酒常山、醋常山,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少數細胞內含樹脂塊或草酸鈣針晶束。韌皮部較窄,草酸鈣針晶束較多。形成層顯不規則波狀環。木質部占主要部分,均木化,射線寬窄不一;導管多角形,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有的含黃色侵填體。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棕黃色。淀粉粒較多,單粒類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3-18μm,復粒少,由2-3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成束,存在于長圓形細胞中,長10-50μm。導管多為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5-45μm。木纖維細長,直徑10-43μm,壁稍厚。木薄壁細胞淡黃色,類多角形或類長多角形,壁略呈連珠狀。
2、取本品粉末5g,加2%鹽酸溶液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加濃氨試液調節pH值至10,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3次,每次4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常山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9∶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藥材性狀干燥的根圓柱形,常分歧,彎曲扭轉,長9-15cm,直徑約0.5-2cm。表面黃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及支根痕跡,栓皮易剝落,顯出淡黃色木質部。質堅硬,折斷時有粉飛出。橫斷面黃白色,用水濕潤后可見明顯的類白色射線,放射狀排列。根莖類圓柱形而近塊狀。橫斷面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與根的橫斷面相同。氣微弱,味苦。以質堅實而重、形如雞骨,表面及斷面淡黃色、光滑者為佳,根粗長順直、質松、色深黃、無苦味者不可入藥。
飲片性狀1、常山:為不規則的薄片。切面黃白色,射線類白色,放射狀,外皮薄,棕黃色,剝落處淡黃色。質堅硬。氣微,味苦。
2、酒常山:形如常山片,色深黃色,略有酒香氣。
3、醋常山:形如常山片,微帶焦黃色斑點,略有醋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1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