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白草,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蔓莖堇VioladiffusaGing.的全草。分布于安徽、福建、臺灣、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瘡瘍腫毒,眼結膜炎,肺熱咳嗽,百日咳,黃疸型肝炎,帶狀皰疹,水火燙傷,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地白草別名
七星蓮、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疴粘草、黃瓜草、白地黃瓜、狗兒草、黃瓜菜、細通草、毛毛藤、黃瓜香、野白菜、冷毒草、匍伏堇、小黃瓜香、提膿草、地白菜、王瓜香、銀茶匙、石白菜、雪里青、抽膿拔、抽膿拔、茶匙黃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肺、肝經毒性
無毒(《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咳。主治 用于瘡瘍腫毒,眼結膜炎,肺熱咳嗽,百日咳,黃疸型肝炎,帶狀皰疹,水火燙傷,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治紅白痢。”
2、《天寶本草》:“清寒化痰。(治)諸般咳嗽與風寒周身骨節疼痛癥,虛火上炎亦當然。”
3、《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除風清熱。治小兒發熱咳嗽,瘋狗咬傷,刀傷及瘡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瘡毒紅腫:野白菜、芙蓉葉各15g。共捶細,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貴州民間藥物》)
2、治急性結膜炎、瞼緣炎:黃瓜香15g(鮮草30g),水煎服。并用鮮草適量,搗爛敷患側太陽穴,每日換2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肺膿瘍:匍伏堇、筋骨草各30g。水煎服。
4、治百日咳:匍伏堇40g,麻雀肉3只,冰糖少許。水燉,食肉喝湯。(3-4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小兒久咳音嘶:匍伏堇15g,加冰糖燉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匍伏堇、茵陳、巖柏、大青葉各30g,鴨跖草、海金沙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挖取全草,洗凈,除去雜質,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多皺縮成團,并有數條短的葡萄莖。根圓錐形。濕潤展開后,葉基生,卵形,葉端稍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下延于葉柄,表面有毛茸。花莖較葉柄長,具毛茸,花淡棕紫或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1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