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中藥名。為雉科動物鵪鶉Coturnixcoturnix(Linnaeus)的肉。分布于我國東北到東南大部分地區等地。性平味甘,具有補中氣,強筋骨,止瀉痢之功效。常用于小兒疳積,下痢,百日咳。
中文名稱
鵪鶉別名
鶉、鷯、羅鶉、赤喉鶉、紅面鵪鶉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大腸、心、肝、脾、肺、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補中氣,強筋骨,止瀉痢。主治 小兒疳積,下痢,百日咳。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2只;或燒存性,研末。禁忌1、《食療本草》:“不可共豬肉食之,令人多生瘡。”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鶉肉不可食。
2、《七卷經》:“食之令人忘。”(引自《醫心方》)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桂髓鵪鶉湯:
功效:用于貧血、營養不良、疲乏無力、形瘦氣短、面色萎黃、頭暈眼花等癥,常用本湯有潤澤肌膚、防止皮膚早衰、皺紋早現的作用。
原材料:鵪鶉1只,豬脊髓30g,桂圓肉30g,桂皮3g,冰糖6g姜蔥適量。
做法:鵪鶉剝凈,去內臟及爪,洗凈切塊。豬脊髓去血絲、略洗。桂圓肉洗凈備用。將以上備用材料全部放入燉盅內,加入清湯適量,燉盅加蓋置鍋內用文火隔水燉2-3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 水腫:鵪鶉2只,去毛及內臟,加少量酒,不加鹽,燉熟吃。每日吃1次,連吃3次。(《常見動物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宰殺后除去羽毛及內臟,鮮用,或取肉鮮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