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麻黃,中藥名。為番杏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strictaL.的全草。分布于秦嶺、黃河以南,東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腹痛泄瀉,皮膚熱疹,火眼。
中文名稱
地麻黃別名
粟米草、地杉樹性味歸經
味淡、微澀,性平。歸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腹痛泄瀉,皮膚熱疹,火眼。用法用量 內服:15-30g,煎湯,外用:搗爛包寸口或塞鼻。注意事項 忌辣椒、燒酒及姜蔥。藥理作用1、抗真菌作用。
2、殺精子作用。
相關論述 《廣西藥植名錄》:“抗菌消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皮膚熱疹:用全草二錢搗爛包脈經(即寸口)。(《貴州民間藥物》)
2、治火眼:地麻黃(嫩尖)七朵,九里光(嫩葉)七張,兩藥混合沖絨,塞在鼻內(左眼痛塞左鼻,右眼痛塞右鼻),隨時更換。(《貴州民間藥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縮成團,黃綠色或灰綠色。莖多叉狀分枝,枝纖細有棱,無毛,通常褐綠色。葉近輪生,根生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莖生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梗長2-6mm。花單被,萼5片,雄蕊3枚,雌蕊1個,子房上位,3室,卵形。蒴果圓形。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2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