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丹參,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yunnanensisC.H.Wright的根。具有活血祛瘀,涼血止血,養心安神,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腹痛,癥瘕,胸痹絞痛,關節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虛肢麻,失眠,健忘,驚悸,怔忡,乳癰,瘡腫,跌打瘀腫。
中文名稱
滇丹參別名
丹參、小丹參、紫丹參、小紅參、小紅草烏、小紅丹參、山檳榔、云南丹參、石山丹參(云南)性味歸經
味微苦、微甘,性微寒;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瘀,涼血止血,養心安神,解毒消腫。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腹痛,癥瘕,胸痹絞痛,關節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虛肢麻,失眠,健忘,驚悸,怔忡,乳癰,瘡腫,跌打瘀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根含丹參酮Ⅰ、ⅡA,亞甲基丹參醌,隱丹參酮。
藥理作用1、滇丹參水溶性部分注射液以相當于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后0.5h、1h、3h均見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極顯著提高。藥物以0.75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2、滇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6g在體外抗凝試驗中有完全抗凝血作用。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補心,生血,養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一味可抵四物湯補血之功。”
2、《云南中草藥》:“活血調經,祛瘀生新。主治月經不調,血崩,產后高熱,閉經,乳癰,癥瘕痞塊。”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吐血,咳血:紫丹參9-15g。煎服。(《紅河中草藥》)
2、治婦女干血勞:紫丹參6g,當歸30g,雞眼睛根15g。燉雞吃。
3、治經虛受寒:紫丹參30g,草血竭15g,艾葉3g,白胡椒1.5g。水煎服,紅糖為引。
4、治產后血虛,自汗盜汗,手足發麻:紫丹參30g,熟地15g,黃芪15g,棗皮9g,蘭花參15g。水煎服。
5、治夜盲:紫丹參15g,繡球防風15g。蒸鴨肝服。
6、治黃疸:紫丹參15g,梔子3g,連翹3g,土大黃9g。煎服。(2-6方出自《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
7、治乳腺炎:鮮紫丹參適量。搗爛加乙醇適量,調敷患處。(《云南中草藥選》)
8、治癰瘡腫毒:紫丹參15g,煎服。外用鮮品搗敷。(《紅河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短,表面粗糙,具有密集的葉痕,以及殘留莖基和葉柄基。根紡錘形,1-數條,呈簇狀或著生于根莖的一側,長5-18cm,直徑2-7mm,偶至1cm;支根的分支處常變細。表面磚紅色或暗紅棕色,有縱皺紋,可見須根痕;老根栓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呈鱗片狀脫落,露出紅棕色新栓皮,有的皮部開裂,顯出白色的木部。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樣或纖維性,木栓層磚紅色,皮部灰褐色,形成層明顯,木部黃白色,可見放射狀紋理。氣微香,味淡,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2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