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散,中藥名。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定心散觀音座蓮AngiopterisofficinalisChing帶葉柄基部的根莖。分布于浙江南部。具有安神通絡(luò),清熱消腫,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冠心病,黃疸型肝炎,痄腮,癰腫,蛇咬傷,肺炎咳嗽。
中文名稱
定心散別名
定心散蓮座蕨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性涼。歸心、肝、膽經(jīng)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安神通絡(luò),清熱消腫,止咳。主治 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冠心病,黃疸型肝炎,痄腮,癰腫,蛇咬傷,肺炎咳嗽。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guān)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消腫,止咳,安神,通絡(luò)。治肺炎咳嗽、腮腺炎、癰腫、蛇傷、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關(guān)節(jié)風(fēng)痛、冠心病。”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神經(jīng)衰弱:定心散蓮座蕨15g,夜交藤15g,棗仁6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精神分裂癥:定心散30-60g,豬心1個或瘦豬肉60g,同煮,加冰糖服食,連服3-5次。(《中藥大辭典》)
3、治冠心病:鮮定心散60g。水煎服。(《中藥大辭典》)
4、治黃疸型肝炎:定心散、重樓、三葉青各等分。水煎服。(《中藥大辭典》)
5、治腮腺炎:定心散蓮座蕨15g,海金沙藤15g,板藍(lán)根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切片,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多縱剖成2瓣,呈長橢圓形,稍扭曲,長約7-10cm,直徑4-5cm,頂端具有葉柄殘基或凹陷狀瘢痕,莖基部連接處有時可見多數(shù)金黃色絨毛及毛須狀物。表面黑棕色,多皺縮,并散有稀疏根痕。質(zhì)堅而輕,斷面棕褐色,散有許多微凸出的棕色小點(diǎn)(分體中柱);縱剖面有條狀紋理。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3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