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殼,中藥名。為田螺科圓田螺屬動物中國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和中華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arthayensis(Heude)的殼。中國圓田螺,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中華圓田螺,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和胃,收斂之功效。主治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泄瀉,便血,瘡瘍膿水淋漓,子宮脫垂。
中文名稱
田螺殼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y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和胃,收斂。主治 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泄瀉,便血,瘡瘍膿水淋漓,子宮脫垂。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煅研為末,3-6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相關(guān)論述1、《別錄》:“療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漬飲汁,止瀉。”
2、《本草拾遺》:“爛殼燒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心脾痛不止者,田螺殼,溪間者亦可,以松柴片層層疊上,燒過火,吹去松灰,去殼研末。以烏沉湯、寬中散之類調(diào)服二錢。(《醫(yī)林集要》水甲散)
2、治瘑瘡,螺殼二七枚(爛者),亂發(fā)(燒灰)、龍膽末各等分。上三味研如粉,以三年油淀和敷之,加膩粉炒。(《刪繁方》)
3、治頭瘡不瘥,汗出不止,田螺殼,燒灰存性,清油調(diào)涂,濕摻末在瘡上。(《普濟方》)
4、治嬰兒濕疹,煅田螺殼15g,冰片1.5g。共研細末,撒患處。(《廣西藥用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集。田螺洗凈,除去肉,將殼曬干。炮制方法1、田螺殼,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2、煅田螺殼,現(xiàn)行,取凈田螺殼置適宜容器內(nèi),于無煙的爐火中,用武火加熱,煅至酥脆時取出,放涼,碾碎。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田螺殼呈長圓錐形或卵圓形,質(zhì)薄而堅實,螺層6-7層。表面黃褐色或綠褐色,殼口卵圓形,周緣有黑色框邊。
煅田螺殼呈不規(guī)則破碎塊或粉狀,灰白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3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