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肝,中藥名。為鼬科動物水獺LutralutraL.或小爪水獺屬動物小爪水獺MicronoyxcinereaIiligen的干燥肝臟(藥材以前者為多)。水獺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江都、浙江、福建、臺灣、海南、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小爪水獺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數量較少。具有補肝腎,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結核咳嗽,氣喘,盜汗,夜盲。
中文名稱
水獺肝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肝、腎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肝腎,止咳。主治 用于肺結核咳嗽,氣喘,盜汗,夜盲。用法用量 3-6g。焙干研粉服。臨床應用
附注 商品水獺肝有不少混淆品,已發現者有水貂Marteszibellina(L.)、鼬獾MelogalemoschataGray,貓FelisocreatadomesticaBrisson及旱獺Marmotasp.的肝臟充水獺肝入藥,應注意鑒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獵取后剖腹取肝,剝凈油脂及肌肉,再用清水洗凈血液,掛通風處干燥。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洗凈,燜軟,除去筋膜,切小塊,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肝臟為大小不等的團塊,常連有心臟、肺及少許氣管。肝臟分成6葉,左2右4;每葉長4-6cm,直徑2-4cm,黑褐色。葉呈扁圓形,邊緣較薄。正面觀之左右每兩葉相對稱,另2葉較小,生于右側下方。兩側肝葉的中間為動物血管,在血管后方的上部著生一對橘瓣狀的瘤塊狀物,系由15-20小瘤塊(多囊腎)緊密排列所成,是本品的主要鑒別特征。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呈黑褐色,膠質狀。有魚腥味,味微咸。不帶殘肉,無腐臭味者為佳。
2、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等,黑褐色或黑棕色,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粗糙,呈黑棕色,膠質。有血腥味,味微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3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