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氣朝陽草,中藥名。為薔薇科路邊青屬植物路邊青GeumaleppicumJacq.的全草或根。植物路邊青,分布我國東北、華北、西南及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調經止帶之功效。主治瘡癰腫痛,口瘡咽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小兒驚風。
中文名稱
五氣朝陽草別名
追風七、見腫消《陜西草藥》,追風草、烏金丹《陜西中草藥》,水楊梅《寧夏中草藥手冊》,龍須草、蘿卜葉、綠水草《云南藥用植物名錄》,草本水楊梅、老五葉、海棠菜《全國中草藥匯編》,蘭布政、頭暈藥《貴州中草藥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調經止帶。主治 瘡癰腫痛,口瘡咽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小兒驚風。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研末1-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相關論述1、《陜西中草藥》:“祛風除濕,散瘀消腫,消炎止痛,鎮驚。主治腰腿痛,跌打損傷,乳癰,咽痛,扁桃體炎,癰疽瘡瘍,瘰疬,痢疾,崩漏,白帶,小兒驚風。”
2、《寧夏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西藏常用中草藥》:“滋陰補腎,平肝明目。主治感冒,頭暈頭痛,高血壓,貧血,慢性腸胃炎,月經不調,乳腺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癰腫瘡瘍,水楊梅30g,甘草12g。共研末,每服3g,每日2次。或水楊梅、忍冬藤各15g,野菊花9g,甘草6g。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2、治咽喉腫痛,追風七根9g,八爪龍6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水楊梅)鮮葉搗爛外敷。(《寧夏中草藥手冊》)
4、治腸炎,菌痢,水楊梅、苦參、白頭翁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5、治瘰疬惡瘡,水楊梅研末或趁鮮搗爛敷患處。(《長白山植物藥志》)
6、治月經不調,不育及子宮癌,五氣朝陽草15g,煮雞或煮肉吃。(《云南中醫驗方》)
7、治小兒驚風,追風七鮮葉(春夏用)或鮮根(秋冬用),搗汁1盅,開水調勻服。(《陜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長約1-2.5cm,有多數細須根,均為棕褐色。莖圓柱形,被毛或近無毛。基生葉有長柄,羽狀全裂或近羽狀復葉,頂裂片較大,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鋸齒,兩面被毛,側生裂片小,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齒;莖生葉互生,卵形,三淺裂或羽狀分裂。花頂生,常脫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氣微,味辛、微苦。以色鮮、葉多、完整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