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茶,中藥名。為地茶科植物地茶Thamnoliavermicularis(Sw.)Ach.或雪地茶Thamnoliasubuliformis(Ehrh.)W.Culb.的地衣體。地茶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陜西、新疆、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雪地茶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陜西、甘肅、新疆、臺灣、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生津,醒腦安神之功效。常用于中暑,心煩口渴,肺熱咳嗽,陰虛潮熱,癲癇,失眠,目疾。
中文名稱
雪茶別名
蛔樣地衣、太白茶、高山白茶、石白茶、太白針性味歸經
味甘、苦、淡,性涼。歸肺、胃、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生津,醒腦安神。主治 用于中暑,心煩口渴,肺熱咳嗽,陰虛潮熱,癲癇,失眠,目疾。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雪茶,出云南永善縣。其地高山積雪,入夏不消,雪中生者,本非茶類,乃天生一種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己亥臘,過余杭,往訪劉挹清少府,啜雪茶。云帶自云南,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樣。詢所主治,因言此茶大能暖胃,凡嚴寒冰凍時,啜一盞,滿腹如火,若患癆損及失血過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乃相與烹瀹食之,果入腹溫暖,味亦苦冽香美,較他茶更厚。”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熱咳嗽,痰稠不利,口燥咽干:雪茶15g,木蝴蝶9g,青果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癲癇狂躁:太白茶、朱砂七各9g。水煎服,須久服。
3、治神經衰弱:太白茶、鹿街草各9g,羊角參6g。黃酒為引,水煎服。
4、治高血壓:太白茶、羊角參、小暈雞頭各15g。水煎服。(2-4方出自《陜西中草藥》)
5、治諸目疾:太白茶、夏枯草、木賊各30g。水煎服。開水熏后托,再服此藥。(《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積雪融化后采收,拔起全株,除去基部苔蘚狀物及雜質,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管形,長2-7cm,直徑2-4mm,稍彎曲,兩端漸細,有少數分枝。表面灰白色或灰綠白色。質輕泡,易折斷;斷面呈空心管狀,內管壁白色或淡綠色。氣微,味微苦。以條勻、色白、無雜質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4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