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葉,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水竹葉Murdanniatriquetra(Wall.)Bruckn.的全草。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喘,咳血,熱淋,熱痢,癰癤疔腫,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水竹葉別名
雞舌草、雞舌癀、小葉掛藍青、小葉鴉雀草、鴨腳草、水金釵、斷節草、分節草、水葉草、水竹葉菜、肉草、三角菜。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肺、膀胱經毒性
微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尿。主治 用于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喘,咳血,熱淋,熱痢,癰癤疔腫,蛇蟲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涼血,利尿,解毒。主治肺炎,咳血,熱淋,無名腫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炎高熱咳喘:鮮水竹葉15-24g。酌加水煎,蜜調服,每日2次。(《泉州本草》)
2、治咳血:鮮(水竹葉)全草45g。同豆腐燉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小便不利:鮮水竹葉30-60g。酌加水煎,調冰糖內服,每日2次。
4、治腸熱下痢赤白:鮮水竹葉30g。洗凈,煎湯,調烏糖少許內服。(3-4方出自《泉州本草》)
5、治白帶:鮮(水竹葉)全草60-125g,淡菜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呈團塊狀,灰綠色。莖圓柱形,多分枝,下部節上生褐色須根。葉褶皺,平展者呈線狀披針形,長1.5-3.5cm,寬4-6m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全緣,綠色帶紫色條紋。枝上部葉腋內有簇生花1-5朵,花萼綠色,3枚;花瓣藍紫色;能育雄蕊3,不育雄蕊3枚;子房長圓形無柄。蒴果兩端鈍,長5-7mm。氣微,味甘。以干燥,枝、葉多,色綠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4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