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中藥名。為鴨科動物家鴨AnasdomesticaLinnaeus.的肉、羽、鴨掌、嘴殼。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具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解毒斂瘡;祛風通絡之功效。常用于病后體弱,食欲不振,脾虛水腫,久瘧,脫肛,熱毒瘡癤;潰瘍及水火燙傷;產后受寒,腰背四肢疼痛。
中文名稱
鴨性味歸經
肉:味甘,性涼。歸脾、胃經。羽:味咸,性平。腳掌、嘴殼:味咸,性溫。嘴殼:歸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利水,解毒。羽:解毒斂瘡。腳掌、嘴殼:祛風通絡。主治 肉:病后體弱,食欲不振,脾虛水腫,久瘧,脫肛,熱毒瘡癤。羽:潰瘍及水火燙傷。腳掌、嘴殼:產后受寒,腰背四肢疼痛。用法用量 肉:內服,適量,煮食。羽: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散。腳掌、嘴殼:內服,研末,每次3-5g。注意事項 外感未清,脾虛便溏,腸風下血者禁食鴨肉。相關論述 論鴨肉功在補虛益陰利水:李時珍:“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潰瘍及燙傷:鳧羽燒灰,調麻油敷患處。(《陸川本草》)
2、治婦女產后受寒,腰背四肢疼痛:綠水鴨腳掌或嘴殼焙酥研末,開白水沖服。每服5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宰殺,秋、冬季更適宜。分別取其肉、羽,腳掌,嘴殼。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5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