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葉槲蕨,中藥名。為槲蕨科槲蕨屬植物團葉槲蕨DrynariaboniiChrist的根莖。植物團葉槲蕨,分布于我國廣東(臺山)、廣西、貴州、云南,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具有益腎氣,壯筋骨,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腎虛耳鳴,骨折,牙痛,跌打損傷,腎虛耳鳴,跌打損傷,風濕腰痛,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團葉槲蕨別名
肉碎補、骨碎補《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石蜈蚣《貴州中草藥名錄》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溫。入脾、腎、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益腎氣,壯筋骨,散瘀止血。主治 腎虛耳鳴,骨折,牙痛,跌打損傷,腎虛耳鳴,風濕腰痛,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苦,性溫。有補虛、舒筋活血的功效。用小兒疳積,腎虛耳鳴,跌打損傷、骨折?!?h2>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腎虛耳鳴,團葉槲蕨15g,菟絲子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骨折、關節脫位,團葉槲蕨15g,水煎服,并用鮮根莖搗敷。(《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3、治外傷出血,(團葉槲蕨)曬干炒黃,研末外敷。(《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摘,洗凈,去須根、葉柄,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呈扁平長條狀。表面棕色,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具長鉆頭,有鋸齒,基部盾狀著生。兩側及上面有圓形葉柄痕,下面有殘留細根。質輕脆,易折斷。斷面可見多數黃色點狀分體中柱,排列成環。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