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葉防風,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杏葉茴芹PimpinellacandolleanaWightetArn.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廣西等地。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脘腹寒痛,消化不良,痢疾,感冒,咳嗽,驚風,白帶,疝氣,睪丸偏墜,瘰疬,跌打腫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杏葉防風別名
蜘蛛香、山當歸、馬蹄防風、九月白花草、滿身串、三足蟬、白花草、陽山臭、犁頭尖、清當歸、羊膻臭、馬蹄葉、地胡椒、小羊膻、騷羊古、九牛燥、羊山臭、大寒藥、消氣草、兔耳防風、小英雄、小菊花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脾、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祛風活血,解毒消腫。
主治用于脘腹寒痛,消化不良,痢疾,感冒,咳嗽,驚風,白帶,疝氣,睪丸偏墜,瘰疬,跌打腫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注意事項陰虛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溫中散寒氣。治九種胃氣痛,胸腹中寒脹氣疼,寒疝偏墜,截寒熱往來瘧疾。”
2、《草木便方》:“消瘰疬,散血破癓;療蛇傷,腫毒,跌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預防流感:鮮杏葉防風根15-30g(干品減半)。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2、治風寒感冒,咳嗽,破傷風,白帶:杏葉防風根6-12g。水煎服。(《麗江中草藥》)
3、治胃氣痛:杏葉防風五錢(焙),草豆蔻二錢,小茴香二錢(炒),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熱燒酒服。
4、治面寒疼,胸膈氣脹,面寒硬梗,肚腹疼痛:古方單用杏葉防風為末,每服一錢;今或用杏葉防風五錢(焙),香白芷二錢,威靈仙二錢,赤地榆三錢,過山龍一錢,茶匙草三錢,引燒酒一盅,和水酒煎服。或泡藥酒亦可。(3-4方出自《滇南本草》)
5、治食積腹滿:杏葉防風、萬年蕎、紫地榆各12g。水煎服。
6、治消化不良,嘔吐:杏葉防風6g,續斷6g,五葉草6g。水煎,兌米泔水和紅糖適量服。
7、治痧癥:杏葉防風15g,水煎點酒服;或用杏葉防風末9g,開水點酒送服。
8、治急性腸絞痛:杏葉防風9g,馬蹄香6g,重樓9g。水煎服,紅糖為引,腹脹加川芎3g。
9、治紅白痢疾:杏葉防風15g,草血竭9g,翻白葉9g,胡椒9g;或杏葉防風12g,白頭翁9g,小丁香9g。紅痢紅糖為引,白痢白糖為引,水煎服。(5-9方出自《曲靖專區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細長圓錐形,稍彎曲或具分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具多數橫向皮孔樣突起及側根斷痕,根頭部無纖維狀物。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白色,可見少數棕紅色油點,木質部黃白色。氣微,味淡而后略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6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