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風藤,中藥名。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leiocarpaBenth.的根或莖。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具有補氣血,強筋骨,舒經絡之功效。常用于氣血虛弱,月經不調,血虛經閉,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中文名稱
血風藤別名
青藤、鐵牛入石、青筋藤、血風根、扁果藤、血寬筋、紅蛇根、牛參、老人根、穿破石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氣血,強筋骨,舒經絡。
主治氣血虛弱,月經不調,血虛經閉,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注意事項妊娠期婦女慎用。
藥理作用1、保肝作用。
2、抗炎作用。
3、抑制腫瘤細胞株的生長。
相關論述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氣補血,舒筋活絡。主治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
2、《廣西中草藥》:“補血,祛風,強壯筋骨。治貧血,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腰肌勞損:血風藤15g,杜仲18g,燉豬脊骨食用。(《骨傷中草藥與驗方》)
2、治跌打損傷:血風藤15g,當歸12g,川芎10g,水煎服。(《骨傷中草藥與驗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莖:春、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根:冬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的根呈圓柱形,稍彎曲,分枝極少,直徑2-7cm,長20-60cm,表面粗糙,有的具縱棱,暗紅紫色。栓皮松脆,可層層剝離。斷面木部黃褐色至棕褐色,密布細小的黑色針孔狀小點,有的中央有細小的髓。藤莖外表灰褐色,有縱條紋,少分枝。斷面木部黃褐色至灰棕色,髓部明顯。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6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