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中藥名。為石莼科植物石莼UlvalactucaL.、孔石莼UlvapertusaKjellm.、裂葉石莼UlvafasciataDelile的藻體。石莼分布于浙江至廣東、海南沿岸;黃海、渤海沿岸較少,孔石莼分布于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遼寧、山東較多,但由北向南逐漸稀少,裂葉石莼分布于福建南部、臺灣及廣東沿海。具有利水消腫,軟堅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水腫,頸淋巴結腫大,癭瘤,高血壓,喉炎,瘡癤,急、慢性腸胃炎,疳疾。
中文名稱
石莼別名
石被、紙菜、海萵苣、海白菜、綠菜、豬母菜、青菜婆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寒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利水消腫,軟堅化痰,清熱解毒。
主治主治用于水腫,頸淋巴結腫大,癭瘤,高血壓,喉炎,瘡癤,急、慢性腸胃炎,疳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及脾胃虛寒,內有濕滯者慎服。
藥理作用1、凝血作用。
2、負性肌力作用。
相關論述《本草拾遺》:“下水,利小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水腫、小便不利:石莼、蠣菜、車前各15g。煎服。
2、治喉炎、頸淋巴結腫:石莼、鐵釘菜、大青葉各15g。煎服。(1-2方出自《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3、治喉炎:石莼15g,大青葉15g,蛇莓12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4、治瘡癤、癮瘤:石莼、銅藻等量(15-30g),煎服。外用:將等量的石莼和銅藻搗碎敷患處。(《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春兩季采收,洗凈,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石莼,藻體淡綠色或綠色,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水浸展平后,葉狀體近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皺褶。表面稍有白霜。質極松軟,膜質,極易破碎。氣微、味淡。
2、孔石莼,葉狀體卵形、披針形或近圓形,有多數大小不等的孔,或不規則的裂片,邊緣皺縮,略呈波狀。
3、裂片石莼,葉狀體不規則二叉分裂形成或多或少的舌狀或線狀裂片,邊緣平滑或具不規則的齒狀突起,有時亦呈波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7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