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地白,中藥名。為菊科鼠麴草屬植物細(xì)葉鼠曲草GnaphaliumjaponicumThunb.的全草。分布于華東、華中、西南及臺灣。具有疏風(fēng)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腫痛,淋、濁,帶下,瘡瘍疔毒,蛇傷,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天青地白別名
毛女兒菜《質(zhì)問本草》,清明草《分類草藥性》,父子草、小地羅漢、小葉金雞舌、白招曲《福建民間草藥》,火草、天青地白草《四川中藥志》,野清明草《重慶草藥》,毛水蟻、雷公青、菠蘿草《湖南藥物志》,葉下白、錦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淡,性微寒。入肝、小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疏風(fēng)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腫痛,淋、濁,帶下,瘡瘍疔毒,蛇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guān)論述1、《分類草藥性》:“治咽喉火痛,白濁,崩帶。和肝食能明目。”
2、《湖南藥物志》:“祛風(fēng)逐濕,清熱利尿。主治百日咳,白帶。”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感冒,咳嗽,結(jié)膜炎,瘡瘍,帶下病,蟲蛇咬傷和跌打損傷。
相關(guān)配伍1、治傷風(fēng)感冒,天青地白全草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風(fēng)熱咳嗽,天青地白草30g,青蒿15g,薄荷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風(fēng)火赤眼,天青地白鮮草、葉下珠各60g。水煎服。(《福州中草藥臨床手冊》)
4、治咽喉腫痛,白背鼠曲草12g,益母草、金銀花各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5、治腎盂腎炎,天青地白全草30g,燈心草15g,紅棗10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季開花后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鑒別~藥材性狀:本品根叢生,纖細(xì)而長,棕色,莖細(xì)長,老莖疏被白色綿毛,嫩莖較密。基生葉叢生,條形,常向葉背反卷;莖生葉小,稀疏互生,卷折,上表面暗綠色,疏被綿毛,下表面白色,密被白色絨毛。有的干枝頂可見簇生的頭狀花序,花淡紅棕色,或已結(jié)成橢圓形瘦果。氣微,味淡。以葉多、帶花穗者為佳。~
藥材性狀本品根叢生,纖細(xì)而長,棕色,莖細(xì)長,老莖疏被白色綿毛,嫩莖較密。基生葉叢生,條形,常向葉背反卷;莖生葉小,稀疏互生,卷折,上表面暗綠色,疏被綿毛,下表面白色,密被白色絨毛。有的干枝頂可見簇生的頭狀花序,花淡紅棕色,或已結(jié)成橢圓形瘦果。氣微,味淡。以葉多、帶花穗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