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菜,中藥名。為菊科萵苣屬植物毛脈山萵苣LactucaraddeanaMaxim.的全草或根。植物毛脈山萵苣,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發痧腹痛,瘡瘍癤腫,蛇咬傷。
中文名稱
山苦菜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入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痹痛,發痧腹痛,瘡瘍癤腫,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泡酒,1.5-3g。外用:適量,嫩葉搗膏;或根磨酒搽。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2、《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風濕關節痛,瘡瘍腫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疼痛,野洋煙根1.5-3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膿瘍癤腫,野洋煙嫩葉煮水熬膏,涂患處。(《貴州草藥》)
3、治發痧肚痛,野洋煙花末,每次服1-1.5g。(《貴州草藥》)
4、治蛇咬傷,山苦萊根磨酒外搽,另用本品15-30g煨水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5、治咳嗽,毛脈山萵苣根、款冬花、桔梗各15g,甘草5g。水煎服。(《東北藥用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