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桃AmygdaluspersicaL.或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deVosexHenry的葉。桃原產(chǎn)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風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之功效。用于外感風邪,頭風,頭痛,風痹,濕疹,癰腫瘡瘍,癬瘡,瘧疾,陰道滴蟲。
中文名稱
桃葉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平。歸脾、腎經(jīng)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主治用于外感風邪,頭風,頭痛,風痹,濕疹,癰腫瘡瘍,癬瘡,瘧疾,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鮮品搗敷或搗汁涂。內服:煎湯,3-6g。
注意事項孕婦禁服。有毒,切勿內服。
相關論述《福建藥物志》:“治膽道蛔蟲,皮膚瘙癢,狗咬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瘧疾。
2、治療陰道滴蟲。
3、治療慢性蕁麻疹。
4、治療真菌性腸炎。
5、治療陰道滴蟲。
相關配伍1、治風熱頭痛:生桃葉適量,鹽少許。共搗爛,敷太陽穴。(《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2、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桃樹)葉適量,加水煎,過濾取藥再濃縮成膠狀。取適量攤在紙上或紗布上貼患處。(《廣西本草選編》)
3、治婦女陰中生瘡,如蟲咬疼痛:生搗(桃)葉綿裹內陰中,日三四易。(《食療本草》)
4、治水火燙傷:鮮桃葉搗爛,麻油調敷患處。
5、治急性淋巴管炎:桃葉研極細末,白酒少許調敷患處,干則更換。(4-5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片多卷縮成條狀,濕潤展平后呈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或粗鋸齒。上面深綠色,較光亮,下面色較淺。質脆。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