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蟬草,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石蟬草PeperomiadindygulensisMiq.的全草。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肺熱咳喘,麻疹,瘡毒,癌腫,燒燙傷,跌打損傷,腎炎水腫。
中文名稱
石蟬草別名
胡椒草、火傷葉、石瓜子、三葉稔、散血丹、紅豆瓣、豆瓣綠、散血膽、豆瓣七、石馬菜。性味歸經
味辛,性涼。歸肺、肝、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利水消腫。
主治用于肺熱咳喘,麻疹,瘡毒,癌腫,燒燙傷,跌打損傷,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爛絞汁涂。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論述《云南中草藥選》:“祛瘀散結,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治療肺炎咳嗽,麻疹,瘡毒腫痛,跌打損傷和腎炎水腫等。
相關配伍1、治支氣管炎、肺熱咳嗽:散血丹、石仙桃各15g,白及9g。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2、治麻疹盛發期:鮮石蟬草30g。水煎,調蜜服。(《福建藥物志》)
3、治燒燙傷:鮮石蟬草全草。搗爛絞汁,外涂。
4、治跌打腫痛:鮮石蟬草全草。搗爛,加酒調外敷。
5、治外傷出血:鮮石蟬草適量。搗爛,外敷。(3-5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肉質,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縱皺紋及細小皮孔,具短茸毛,節上有時可見不定根。葉對生或3-4葉輪生,具短柄;葉片多卷縮,展平后呈菱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長1-3cm,寬0.5-1.5cm,先端鈍圓,膜質,有腺點,葉脈5條,兩面有細茸毛。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