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蓬,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小蓬草Conyzacanadensis(L.)Cronq.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痢疾,腸炎,肝炎,膽囊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瘡癤腫痛,外傷出血,牛皮癬。
中文名稱
小飛蓬別名
祁州一枝蒿、蛇舌草、竹葉艾、魚膽草、苦蒿、破布艾、臭艾、小山艾性味歸經
味微苦、辛,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散瘀消腫。主治 痢疾,腸炎,肝炎,膽囊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瘡癤腫痛,外傷出血,牛皮癬。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1、全草含揮發油,其中含檸檬烯,芳樟醇,乙酸亞油醇酯及醛類,母菊酯,去氫母菊酯和矢車菊屬烴X。
2、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花側柏烯,β-雪松烯,α-姜黃烯,γ-蓽澄茄烯,檸檬烯,醛類,松油醇,二戊烯,枯牧烯,鄰芐基苯甲酸,皂甙,高山黃芩甙,γ-內酯類,苦味質,樹脂,膽堿,維生素等。
藥理作用1、抗炎抗菌作用:小飛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和甲醛性足腫脹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
小飛蓬可用于治療細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體內外抑菌作用試驗確定香草酸、丁香酸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小飛蓬全草總黃酮水溶性部位可使15-甲基前列腺素F2α所致的收縮的離體豬冠狀動脈得到舒張,終濃度為4mg(浸膏)/ml時作用即顯著。小飛蓬水提物有輕微而短暫的降壓作用,可抑制心臟,增加呼吸幅度,但對平滑肌和骨骼肌無作用。
相關論述1、《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p>
2、《湖南藥物志》:“殺蟲止癢祛風?!?/p>
4、《福建藥物志》:“主治膽囊炎,肝炎,腎炎,中暑,喉痛,蛔蟲病,關節痛?!?/p>
5、南藥《中草藥學》:“祛風濕,止血?!?/p>
6、《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利濕,散瘀消腫。主治痢疾,腸炎;外用治牛皮癬,跌打損傷,瘡癤腫毒,風濕痹痛,外傷出血,中耳炎,眼結膜炎?!?/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菌疾,腸炎:小飛蓬全草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慢性膽囊炎:小白酒草18g,鬼針草15g,南五味子根、兩面針各6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結膜炎:魚膽草鮮葉,搗汁滴眼。
4、治中耳炎:魚膽草鮮葉搗汁,加鱔魚血滴耳。每日2次。
5、治熱性牙痛:魚膽草鮮全草,搗爛含于牙痛處。(3-5方出自《云南中草藥》)
6、治牛皮癬:小飛蓬鮮葉揉擦患處,每日1-2次;如是膿皰型,先用全草水煎外洗,待好轉后,改用鮮葉外搽;厚痂型,當痂皮教化剝去后,用鮮葉涂搽。(《廣西本草選編》)
7、治腎囊風:小飛蓬100g。煎水洗患處。(《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直立,表面黃綠或綠色,具細棱及粗糙毛。單葉互生,葉片展平后線狀披針形,基部狹,先端漸尖,疏鋸齒緣或全緣,有長緣毛。多數小頭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狀,花黃棕色。氣香特異,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