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烏,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甘青烏頭Aconitumtanguticum(Maxim.)Stapf的塊根。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具有祛風濕,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中文名稱
雪烏別名
康定烏頭、翁阿魯、翁格爾、草烏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熱。歸肝、胃、肺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止痛。主治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先煎。注意事項 未經炮制,不宜內服。內服不宜過量,體虛孕婦禁服。化學成分 塊根含烏頭堿(aconitine),烏頭原堿(aconine),新烏寧堿(neoline),準噶爾烏頭堿(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A),12-表歐烏頭堿(12-epinapelline),12-表光澤烏頭堿(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歐烏頭堿(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準噶爾烏頭堿(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氫歐烏頭堿(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氫光澤烏頭堿(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相關論述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治胃腸炎,肺炎發熱。”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感冒發熱,濕熱黃疸:雪烏研末,每次0.3-0.6g,每日2-3次。(《中藥辭海》)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挖塊根,洗凈,切段,曬干。炮制方法 大小個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時(或蒸6-8小時)至大個及實心者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塊根紡錘形或圓柱形,大小不一,長2-3cm,直徑3-4mm;表面黃褐色至黑褐色;母根頭部有子根著生痕2-7個;子根頂端有一個偏斜的疤痕,斷面類白色。莖圓柱狀,皺縮,長10-30cm,直徑2-5mm,表皮灰綠色至暗綠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片皺縮卷曲,完整葉片腎圓形、橢圓形、掌狀深裂,裂片2-3淺裂。總狀花序梗和花梗有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或幾無毛。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