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羅紫菀,中藥名。為菊科紫菀屬植物陀螺紫菀AsterturbinatusS.Moore的干燥全草。植物陀螺紫菀,分布于我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止痢之功效。主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幼兒疳積,消化不良,痢疾,亦可用于防治感冒。
中文名稱
陀羅紫菀別名
單頭紫菀、喉風草、百條根、一枝香《全國中草藥匯編》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涼。入肝、心、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癢,止痢。主治 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幼兒疳積,消化不良,痢疾,亦可用于防治感冒。用法用量 內服:15~30g。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止痢止癢。”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發(fā)燒,陀羅紫菀2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痢疾,陀羅紫菀10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急性乳腺炎,陀羅紫菀30-45g,水、酒各半煎服;亦可加威靈仙15g同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長60-100cm,根莖短,密生多數(shù)須根,淺棕色或紫棕色。莖基部帶紫紅色,有縱棱,被有糙毛或長粗毛。葉破碎,展平后呈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基部截形或圓形,長4-10cm,先端尖或漸尖,中部葉無葉柄,基部有抱莖的圓形小耳;葉厚紙質,兩面有短糙毛,中脈在下面凸起,下面沿脈有長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莖的上部葉腋,直徑2-3cm,舌狀花藍紫色,瘦果長約3mm。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