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中藥名。為石灰巖經加熱煅燒而成的生石灰Limestone,及其水化產物熟石灰Lime,即羥鈣石Portlandite,或兩者的混合物。全國各地均產。具有解毒蝕腐,斂瘡止血,殺蟲止癢之功效。用于癰疽疔瘡,丹毒,瘰疬痰核,贅疣,外傷出血,水火燙傷,下肢潰瘍,久痢脫肛,疥癬,濕疹,痱子。
中文名稱
石灰別名
堊灰、希灰、石堊、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鍛石、石鍛、礦灰、白虎。性味歸經
味辛、苦、澀,性溫。歸肝、脾經毒性
有毒(《本草匯言》)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蝕腐,斂瘡止血,殺蟲止癢。主治 用于癰疽疔瘡,丹毒,瘰疬痰核,贅疣,外傷出血,水火燙傷,下肢潰瘍,久痢脫肛,疥癬,濕疹,痱子。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取水溶液涂搽。內服:1-3g,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作腐蝕劑,用生石灰;斂瘡止血,用熟石灰。注意事項 內服不入湯劑。瘡口紅腫禁用;孕婦慎用;外用腐蝕,只局限于病變部位,不得波及周圍健康皮膚。~《綱目》:“石灰止血神品也,不可著水,著水即爛肉。藥理作用 石灰水與香油混成為油包水乳劑,生成鈣皂及甘油。鈣可促使毛細血管收縮,抑制體液外溢。甘油有吸水作用,使創面迅速干燥。油脂又能保護表皮減少空氣對創面之刺激,有利于上皮之生成,大黃石灰水能縮短凝血時間,并能防腐。相關論述 《綱目》:“今人作窯燒之,一層柴或煤炭一層在下,上累青石,自下發火,層層自焚而散。入藥惟用風化、不夾石者良。”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淋巴結結核。
2、治療尋常疣。
3、治療帶狀皰疹。
4、治療黃水瘡。
相關配伍1、治疔腫:石灰三分,馬齒莧二分。上二味搗,以雞子白和敷之。(《千金要方》
2、治痄腮腫痛:配調石灰敷之。(《簡便單方》)
3、去疣目:苦酒漬石灰六七日,滴取汁點疣上,小作疣即落。(《千金要方》)
4、治腸隨肛出:熬石灰令熱,布裹熨之,隨按令入,冷即易。(《外臺》引崔氏方)
5、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孫真人食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將石灰巖置窯中,密封,上留氣道,用大火煅燒,取出即為生石灰。經風化或水解后成熟石灰。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生石灰:主為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細裂縫,多孔。白色或灰色;條痕白色。不透明。土狀光澤。體較輕,質硬,易砸碎,斷面粉狀。以塊狀、色白、無雜石及其他雜質者為佳。
2、熟石灰:為粉末狀或為疏松塊體,白色或淡灰白色,土狀光澤。以粉細、色白、無硬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