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中藥名。為豆科豌豆屬豌豆Pisumsativum的種子。植物豌豆,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和中下氣,通乳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消渴,吐逆,泄利腹脹,霍亂轉筋,乳少,腳氣水腫,瘡癰。
中文名稱
豌豆別名
豍豆《四民月令》,?豆《廣雅》,蓽豆《千金翼方》,寒豆《品匯精要》,麥豆《浙江藥用植物志》,雪豆《廣州植物志》,蘭豆(廣西)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和中下氣,通乳利水,解毒。主治 消渴,吐逆,泄利腹脹,霍亂轉筋,乳少,腳氣水腫,瘡癰。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125g;或煮食。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涂。注意事項 多食發氣痰。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其豆嫩時作蔬。老則炒食。南方無黑豆,取以飼馬,亦以其性不熱故也。李時珍以《拾遺》之胡豆子為即豌豆,不知別有胡豆,與豌豆殊不類,其所引治癥,未可一例。”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糖醋酥豌豆
1、功效:健脾開胃、祛淤解毒,對脂肪肝、高血脂癥、胃下垂、更年期綜合征均有療效。
2、原材料:豌豆粒500克,紅辣椒、蔥花、蒜蓉各5克,醋、麻油、植物油精鹽、白糖各適量。
3、做法:將豌豆粒用水泡發2小時后洗凈,放在篩子內,右手執刀,在每個豌豆粒上切一刀,左手拿筷子,把豆粒撥入碗內,把蔥花、蒜蓉放入碗中澆麻油、開水拌勻。紅辣椒剁成末。鍋上火,油燒至六成熱,下豌豆炸酥撈岀控油,裝入大盤。把蔥花、蒜蓉、辣椒末、精鹽、白糖、醋兌成汁,淋在豌豆上拌勻。
4、用法:隨餐食用,用量自愿。
相關配伍1、治霍亂,吐利轉筋,心膈煩悶,豌豆三合,香薷三兩。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之,如人行五里再服。(《圣惠方》)
2、治消渴(糖尿病),青豌豆適量,煮熟淡食。(《食物中藥與便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莢果,曬干,打出種子。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子圓球形,直徑約5mm。表面青綠色至黃綠色、淡黃白色,有皺紋,可見點狀種臍。種皮薄而韌,除去種皮有2枚黃白色肥厚的子葉。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