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水龍骨Polypodiodesnipponica(Mett.)Ching的根莖。分布于華東(除山東外),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之功效。用于小便淋濁,泄瀉,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水龍骨別名
草石蠶、石蠶、跌打粗、石豇豆、青石蓮、騸雞尾、青竹標、人頭發、巖雞尾、青豆梗、青石蠶、綠腳代骨丹、石龍、拐棗金釵、爬巖姜、青筋、雞尾天麻、九連環、巖尾七性味歸經
歸肝、膽、大腸、小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主治 用于小便淋濁,泄瀉,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相關論述 《陜西中草藥》:“行氣活血,消腫散瘀。主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半身不遂,禿瘡。”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小兒感冒高熱,急性結合膜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尿路感染,牙痛和蕁麻疹等。相關配伍1、治勞傷:石龍、石澤蘭各15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2、治手指瘡毒:(水龍骨)根30g,(水煎)沖黃酒服,并將渣滓(未出頭的加食鹽,已出頭的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3、治風火眼紅腫疼痛:(水龍骨)根60g,加冰糖,水煎,每日晚飯前各服1次。(2-3方出自《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4、治尿路感染:(水龍骨)根莖60g,苧麻根30g。水煎服。
5、治牙痛:鮮(水龍骨)根莖9g,金銀花15g,中華常春藤9g。水煎服。(4-5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根莖,呈細棒狀,稍彎曲,有分歧,肉質。長6-10cm,直徑0.3-0.4cm,表面黑褐色,光滑,有縱皺紋,并被白粉,一側有須根痕或殘留的須根,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光滑,氣無,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