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根,中藥名。為葫蘆科栝樓屬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植物王瓜,分布于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地。具有瀉熱通結,散瘀消腫之功效。主治熱病煩渴,黃疸,熱結便秘,小便不利,經閉,乳汁不下,癥瘕,癰腫。
中文名稱
王瓜根別名
土瓜根《金匱要略》,耗子枕頭《貴陽民間藥草》,土花粉《閩東本草》、山苦瓜《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味苦,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瀉熱通結,散瘀消腫。主治 熱病煩渴,黃疸,熱結便秘,小便不利,經閉,乳汁不下,癥瘕,癰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鮮者60-9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涂。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孕婦慎服,妊娠不可服;本品有催吐作用,用量不宜過大。藥理作用1、抗癌作用。
2、抗著床、抗早孕作用。
相關論述1、《本經》:“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
2、《別錄》:“療諸邪氣熱結,鼠痿,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治馬骨刺人瘡。”
3、《新修本草》:“療黃疸,破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黑疸,生土瓜根一斤,搗取汁六合,頓服,當有黃水隨小便出;如未出,即更服。(《圣惠方》)
2、治反胃吐食,王瓜根6g,蒼術6g,川樸6g,陳皮9g,甘草3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傷寒煩渴不止,土瓜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4、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芍藥、桂枝、?蟲各三分。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土瓜根散)
5、治產后乳無汁,土瓜根、漏蘆各三兩,甘草二兩,通草四兩。水八升,煎取兩升,分溫三服。(《經效產寶》)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間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炮制方法 揀除雜質,洗凈,悶潤,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塊根紡錘形,常2-9個呈簇生狀,直徑約3cm,斷面潔白或黃白色,粉性;味稍苦澀。以肥壯,白色,肉質,不帶須根,潔凈者為佳。
2、飲片性狀:本品呈圓形或類圓形厚片,片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富粉性,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