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薟,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豨薟SiegesbeckiaorientalisL.、腺梗豨薟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或毛梗豨薟SiegesbeckiaglabrescensMakino的地上部分。豨薟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海南)、臺灣、廣西、云南等省區(qū);腺梗豨薟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甘肅、陜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等地;毛梗豨薟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及云南等省,日本、朝鮮也有分布。具有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風(fēng)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fēng)疹濕瘡,蟲獸咬傷。
中文名稱
豨薟別名
火薟、豬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豬膏草、皺面地蔥花、豨薟草、粘糊菜、希仙、虎薟、黃豬母、肥豬苗、母豬油、亞婆針、棉花狼、粘強(qiáng)子、粘不扎、蝦鉗草、銅錘草、土伏虱、金耳鉤、有骨消、黃花草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寒。歸肝、腎經(jīng)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風(fēng)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fēng)疹濕瘡,蟲獸咬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2g,大劑量30-60g;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注意事項 無風(fēng)濕者慎服;生用或大劑應(yīng)用,易致嘔吐。藥理作用1、對免疫功效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壓作用和血管擴(kuò)張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對腸系膜微循環(huán)的影響。
5、抗早孕作用。
6、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豨薟草甲醇提取物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活性作用。
8、毒性,有小毒。
相關(guān)論述 《綱目》:“治肝腎風(fēng)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fēng)濕諸瘡?!?h2>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高血壓病:豨薟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慢性腎炎:豨薟草30g,地耳草15g。水煎沖紅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神經(jīng)衰弱:豨薟草、丹參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開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曬至半干時,放置燥通風(fēng)處,晾干。炮制方法1、豨薟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根及老莖,先抖下葉,另放,將莖枝洗凈,潤透后連葉一起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2、酒豨薟草:取豨薟草段,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適宜的蒸器內(nèi),加熱蒸透呈黑色,取出,干燥。
3、蜜豨薟草:取豨薟草段加蜂蜜拌勻,晾半干后,置蒸籠內(nèi),蒸一小時,取出,曬干。
4、酒蜜制豨薟草:取豨薟草葉揉碎,加酒拌勻,置蒸籠內(nèi),加熱蒸2天,悶1夜,曬干,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曬,最后加蜜水炒干。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炒豨薟草、蜜豨薟草、酒蜜豨薟草密閉,置陰涼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豨薟,莖圓柱形,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溝及細(xì)縱紋,枝對生,節(jié)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質(zhì)較而脆,易折斷,斷面明顯的白色髓部。葉對生,多脫落或破碎;完整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1.8-6.5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下延成翅柄,邊緣有不規(guī)則淺裂或粗齒;兩面被毛,下表面有腺點。有時在莖頂或葉腋可見黃色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
2、腺梗豨薟,本品枝上部被長柔毛和紫褐色腺點;葉圓形或卵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小鋸齒。
3、毛梗豨薟,本品枝上部疏生平伏短柔毛,葉片較小,邊緣鋸齒規(guī)則。以枝嫩、葉多、色深綠者為佳。
飲片性狀:酒豨薟草表面呈黑色,微有酒氣;蜜豨薟草,微有光澤,略有粘性,味甜;酒蜜豨薟草形如蜜豨薟草,微有酒氣,味微甜。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