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薇,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云南娃兒藤TylophorayunnanensisSchltr.的根。分布西南及廣西等地。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風濕骨痛,肝炎,胃潰瘍,小兒麻痹后遺癥,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小白薇別名
白龍須、白薇、水辣子根、老媽媽針線包、蛇辣子、白藤、娃兒藤、野辣椒、三十六蕩、關腰草、沉夭兒、青龍藤、金線包、山辣子、羊角草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脾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主治 用于風濕骨痛,肝炎,胃潰瘍,小兒麻痹后遺癥,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藥理作用 根含有娃兒藤總堿,有抗癌作用。相關論述 《云南中草藥》:“舒筋活血,調經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肝炎,胃潰瘍,虛癆,惡性瘧疾。”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痹痛:小白薇12g,老鶴草9g,金剛藤12g,千斤拔12g,常春藤12g。水煎服。
2、治咳嗽氣喘:小白薇、矮茶風、蛇含、腹水草、吉祥草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小兒麻痹后遺癥:(小白薇)干品1.5g,研末,燉肉吃。另用黃壽丹根4.5g,煮豬骨頭吃。另用地丁3g,黃龍尾6g,五加皮9g,煎服。(《紅河中草藥》)
4、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疼痛:金錢包根6g,研末,酒送服或水煎加酒為引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5、治蛇傷、蟲咬傷:小白薇9g,水煎服;外用適量,加紅糖搗爛敷傷處。(《云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集,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橫臥,呈疙瘩狀,上方有莖殘基,下方簇生多數細長圓柱形根。根表面灰黃色、紅棕色或暗棕色。質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