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地丁,中藥名。為豆科米口袋屬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ultiforaBunge、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verna(Georgi)Boriss.、狹葉米口袋GueldenstaedtiastenophyllaBunge、藍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coelestis(Diels)Simpson、小米口袋Gueldenstaedtiaverna(Georgi)Boriss.的帶根全草。米口袋,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少花米口袋,分布于東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河南等地;狹葉米口袋,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甘肅、江蘇、江西、河南等地;藍花米口袋,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小米口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中南、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主治癰腫疔瘡,丹毒,腸癰,瘰疬,毒蛇咬傷,黃疸,腸炎,痢疾。
中文名稱
甜地丁別名
米布袋《救荒本草》,地丁、小丁黃《吉林中草藥》,癢癢草、地電、貓耳朵草(江蘇)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寒。入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癰腫疔瘡,丹毒,腸癰,瘰疬,毒蛇咬傷,黃疸,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1、《吉林中草藥》:“清熱解毒。治腸癰及諸瘡腫毒。”
2、《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癰腫。主治化膿性炎癥,癰疽疔瘡,高熱煩躁,黃疸,腸炎,痢疾,瘰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腸癰(慢性闌尾炎),地丁60g,紅藤60g。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2、治急性膿腫,疔瘡,板藍根30g,地丁、金銀花、大青葉、蒲公英各15g。水煎,每日服3次。外用鮮地丁,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3、治疔毒,地丁30g,甘草9g,明礬3g。水煎,黃酒為引,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4、治燙火傷,地丁研末,香油調涂患處。(《吉林中草藥》)
5、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地丁30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6、治指頭感染,地丁、野菊花各30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附注同屬植物尚有光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aritimaMaxim.[Amblytropismaritima(Maxim.)Kitag.]和云南米口袋GueldenstaedtiayunnanensisFranch.[Amblytropisyunnanensis(Franch)C.Y.Wu],在某些地區作“甜地丁”入藥。前者分布于東北南部及河北、山東等地。后者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扎把曬干。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米口袋根呈長圓錐形,有的略扭曲、長9-18cm;直徑0.3-0.8cm;表面紅棕色或灰黃色,有縱皺紋、橫向皮孔及細長側根;質硬,斷面黃白色,邊緣綿毛狀,中央淺黃色。顆粒狀。莖短而細,灰綠色,有茸毛。單數羽狀復葉,叢生,具托葉,葉多皺縮、破碎,完整小葉片展平后橢圓形,長0.5-2cm;寬0.2-lcm;灰綠色,有白色茸毛。有時可見傘形花序,蝶形花冠紫色或黃棕色。莢果圓柱形,長1.5-2.5cm;棕色,有白色茸毛;種子黑色,細小。氣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以根粗長、葉色灰綠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9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