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海棠,中藥名。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鐵海棠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的莖、葉、根及乳汁。植物鐵海棠,原產(chǎn)非洲(馬達加斯加),廣泛栽培于舊大陸熱帶和溫帶;我國南北方均有栽培,常見于公園、植物園和庭院中。具有解毒排膿,活血,逐水之功效。主治癰瘡腫毒,燙火傷,跌打損傷,橫痃,肝炎,水臌。
中文名稱
鐵海棠別名
玉麒麟、番鬼刺(《廣西中藥志》),海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萬年刺、霸王鞭、千腳刺(《貴州草藥》),細龍骨(《廣西本草選編》),爬壁刺(《貴州中草藥名錄》),麟麟刺(《全國中草藥名鑒》)性味歸經(jīng)
性苦、澀、涼。入心經(jīng)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排膿,活血,逐水。主治 癰瘡腫毒,燙火傷,跌打損傷,橫痃,肝炎,水臌。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搗汁、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禁忌 宜慎服,過量易致腹瀉。相關(guān)論述1、《福建民間草藥》:“化痰排膿,消癰解毒”
2、《廣西中藥志》:“解瘡毒,瀉水氣。洽惡瘡,橫痃,大腹水腫。”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癰瘡腫毒,鐵海棠鮮根適量,搗爛同酒糟熱敷患處。(《廣西中藥志》)
2、治對口瘡,鮮鐵海棠莖葉,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每日換1次。(《福建民間草藥》)
3、治魚口便毒,萬年刺根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4、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鐵海棠樹液數(shù)滴,滴患處,待竹木刺露出皮膚,即可拔出。(《廣西中草藥》)
5、治燙火傷,鐵海棠鮮葉適量,搗爛絞汁涂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肉質(zhì),長可達20-80cm,綠色,有縱棱,棱上有錐狀的硬刺,刺長1-2.5cm。葉片倒卵形至矩圓狀匙形,長2.5-5cm,先端圓或具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黃綠色。氣微,味苦、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0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