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蜈蚣,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帶根莖的全草。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水蜈蚣別名
球子草、瘧疾草、三莢草、金牛草、寒氣草、金鈕草、夜摩草、十字草、姜蟲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水香附、燕含珠、發汗草、山蜈蚣、無頭香附、龍吐珠、三夾草、水香草、一粒雪、三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甘,性平。歸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疏風解表,清熱利濕,活血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陰虛者不宜用。
藥理作用本品具有降血壓、抗炎、解痙、抗癌及抑菌、殺滅瘧原蟲等作用。
相關論述《貴州民間藥物》:“治傷風、跌打損傷、刀傷骨折,除寒濕。”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防治小兒百日咳。
2、治療瘧疾。
3、治療乳糜尿。
4、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配伍1、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水蜈蚣30g。水煎溫服取汗。(《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黃疸(傳染性肝炎):水蜈蚣全草30g,茅莓根30g,臭牡丹根30g。水煎,糖調敷。(江西《草藥手冊》)
3、治乳糜尿:水蜈蚣(干根莖)、桂圓或黑棗各6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5天。(《浙南本草新編》)
4、治瘡瘍腫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各適量。搗爛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5、治小兒口腔炎:水蜈蚣根莖30g。水煎,沖蜂蜜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9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多皺縮交織成團。根莖細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或紫褐色,節明顯,具膜質鱗片,節上有細莖,斷面粉白色。莖細具棱,深綠色或枯綠色。葉線形,基部鞘狀,紫褐色,有的可見球形穗狀花序,黃綠色。果實卵狀長圓形,綠色,具細點。氣微。
2、飲片性狀
根、莖、葉、花混合的段狀。根莖表面紅棕色或紫褐色,斷面類白色,粉性。莖細三棱形。葉質軟,線形,葉鞘呈紫褐色。穗狀花序,單生,球形,綠色。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0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