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寬葉蕁麻UrticalaetevirensMaxim.、蕁麻UrticafissaPritz、狹葉蕁麻Urticaangustifolia、麻葉蕁麻UrticacannabinaL.的全草。寬葉蕁麻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蕁麻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狹葉蕁麻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麻葉蕁麻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風通絡,平肝定驚,消積通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產后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后遺癥,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蕁麻疹,跌打損傷,蟲蛇咬傷。
中文名稱
蕁麻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肝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平肝定驚,消積通便,解毒。主治 風濕痹痛,產后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后遺癥,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蕁麻疹,跌打損傷,蟲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汁擦;或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內服不宜過量;脾胃虛弱者慎服。
《本草圖經》:“人誤服之,吐利不止?!?/p>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蕁麻生江寧府山野中?!?/p>
2、《植物名實圖考長編》:“《隴蜀余聞》:蝎子草,即杜詩所云其毒甚蜂蠆者。吳或注爇草是也,一名山韭,觸之如蠆尾之螫人,城郭彌望皆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寬葉蕁麻:切成短段,長短不等,莖長1.4-3.8cm,直徑1.5-4mm,綠色至紅紫色,有鈍棱,疏生螫毛和短柔毛,節上有對生葉,葉綠色,皺縮易碎。花序穗狀,皺縮,數個腋生,具短總梗。瘦果密集,寬卵形,稍扁,長約1.5mm。體輕,質軟。氣微,味淡、微辛。
2、蕁麻:與前種區別:葉片具5-7對掌狀淺裂,裂片有三角狀粗鋸齒。
以身干,莖、葉綠者為佳。
3、狹葉蕁麻:根莖細長,淡棕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須根纖細,卷縮,黃棕色。莖四棱形,長50-150cm,棕綠色至褐綠色,常單一,有螫毛。葉皺褶或破碎,展開后為披針形或窄卵形,長5-12cm,寬1.2-2.8cm,邊緣有粗鋸齒,表面暗綠色至褐綠色,密被點狀鐘乳體及短毛,具明顯的3出脈,背面灰綠色。質脆,易破碎。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1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