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的葉或帶葉嫩枝。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濕,止癢,強筋骨,益肝腎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頭風頭痛,風疹,腳膝痿弱,腎虛腰痛,陽痿,遺精。
中文名稱
石南別名
風藥、欒茶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歸肝、腎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濕,止癢,強筋骨,益肝腎。
主治用于風濕痹痛,頭風頭痛,風疹,腳膝痿弱,腎虛腰痛,陽痿,遺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吹鼻。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及孕婦禁服。惡小薊。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的作用。
2、其他作用,殺死日本血吸蟲尾蚴,也能殺滅釘螺。
相關論述《現代實用中藥》:“治陽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經不調。”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用于治療牙齦腫痛,風濕病肌肉麻痹、關節疼痛,風疹和婦女偏頭痛等。
相關配伍1、治腰膝酸痛:石楠葉、牛膝、絡石藤各9g,枸杞6g,狗脊12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頭風頭痛:石楠葉、川穹、白芷各4.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偏頭痛:石楠葉、蔓荊子、女貞子各9g,白芷6g,川芎4.5g。煎服。
4、治感冒咳嗽:石楠葉、桔梗、紫菀、桑白皮各9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5、治咳嗽痰喘:石楠葉研末,裝煙斗內燃著當煙吸。(《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兩季采收者為佳,采后曬干即可。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枝梗及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絲或切片,干燥,篩去灰屑。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呈圓柱形,直徑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縱皺紋,皮孔呈細點狀;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黃白色,裂片狀。葉互生,具柄,長1-4cm,上面有一縱槽;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cm,寬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具細密的鋸齒,齒端棕色,但在幼時及萌牙枝上的葉緣具芒狀鋸齒;上面棕色或棕綠色,無毛,羽狀脈,中脈凹入。下面中脈明顯突出。葉片革質而脆。氣微,莖微苦,葉微澀。以枝嫩、條勻、葉完整無碎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1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