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蛇膽,中藥名。為游蛇科烏梢蛇屬動物烏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膽。動物烏梢蛇,分布于我國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祛風,清熱,化痰,明目之功效。主治大風癘病,木舌脹塞,痰迷心竅,風熱發狂,眼霧不明,痔瘡紅腫,皮膚熱毒等。
中文名稱
烏蛇膽別名
蛇膽《中國藥物大全》性味歸經
味苦、微甘,性涼。入肝、脾經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清熱,化痰,明目。主治 大風癘病,木舌脹塞,痰迷心竅,風熱發狂,眼霧不明,痔瘡紅腫,皮膚熱毒等。用法用量 內服:鮮用1-2個或晾干研末為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搽。藥理作用1、鎮靜、鎮痛作用。
2、對免疫功效起調節作用。
3、鎮咳作用。
4、祛痰作用。
5、促進消化吸收作用。
6、抗過敏作用。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治大風癘疾,木舌脹塞。”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角膜疾病。相關配伍1、治木舌塞脹,蛇膽一枚,焙干為末,敷舌上,有涎吐去。(《太平圣惠方》)
2、治眼霧不明,皮膚熱毒及痱子,蛇膽兌酒吞服。(《四川中藥志》)
3、治內外痔瘡,蛇膽,配麻油調搽。(《四川中藥志》)
4、治急性風濕關節炎,蛇膽酒,每飲20ml,日飲2次。(《中國動物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動物于夏秋季和饑餓時膽囊較充盈,膽汁稠厚質量好,是取膽的最好時間,而休眠期和飽食時膽囊較小,膽汁質量差。捕得后,將蛇剖開腹部,找出膽囊,用線扎住膽管上端,然后沿結扎處上方剪斷,取出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①蛇膽多為類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杏形等,表面墨綠色。兩端鈍圓或稍尖,膽皮較粗糙,具韌性;長0.6-1.2cm,直徑0.4-0.8cm;膽管細長,軟而有彈性,不易折斷。②干燥蛇膽棕褐色或綠褐色,干枯,有褶皺,長約1cm,粗0.5cm,上端膽管長1.5cm。對光透視微透明,斷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味極苦,回味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2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