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莧,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AcalyphaaustralisL.及短穗鐵莧菜AcalyphabrachystachyaHormen.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積的功效。主治痢疾,泄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兒疳積,癰癤瘡瘍,皮膚濕疹。
中文名稱
鐵莧別名
人莧、海蚌含珠、六合草、半邊珠、野黃痳、血見愁、小耳朵草、玉碗捧真珠、肉草、噴水草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歸心、肺、大腸、小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積。
主治痢疾,泄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兒疳積,癰癤瘡瘍,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老弱氣虛者慎服;孕婦禁服。
化學成分鐵莧菜全草含沒食子酸、鐵莧堿。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鐵莧菜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128對志賀痢疾桿菌。1∶32對史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綠膿軒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鐵莧菜中的沒食子酸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雙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為鐵莧萊中抗菌的主要成分。
2、平喘作用:鐵莧菜所含沒食子酸有平喘作用。給豚鼠和貓腹腔注射鐵莧菜中提取出的沒食子酸120mg/kg,約30min有明顯拮抗支氣管收縮作用,這種效應可維持120min。
相關論述1、《草木便方》:“止瀉痢,治虛熱,牙痛腮腫,二便熱結。”
2、《天寶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腸,紅痢煎酒下,白痢用茶下。”
3、《本草推陳》:“止痢,止血,用于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吐血,下血,刀瘡,跌打傷。”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收斂止血。主治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氣喘,皮炎,濕疹。”
5、《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大小便。治腹瀉,痢疾腹痛,食積飽脹。”
6、《廣西本草選編》:“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小兒疳積,萎黃病,血淋。”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痢疾,腸炎:鮮(鐵莧菜)全草30-60g,水煎服;或焙干研粉,每次3g,每日3次,開水送服;或鮮(鐵莧菜)全草、鮮地錦草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阿米巴痢疾:鐵莧菜根、鳳尾草根(均鮮)各30g,腹痛加南瓜藤卷須(鮮)15g。水煎濃汁,早晚空腹服。
3、治吐血:鐵莧菜60g,淡竹葉15g。水煎服。(2-3方出自《江西草藥》)
4、治吐血,便血,尿血:(鐵莧菜)全草30g,煎服;或配地榆、甘草,療效更確切。(南藥《中草藥學》)
5、治疳積:鐵莧菜鮮全草30-60g,同豬肝煎煮服食。或用鐵莧菜鮮品15g,姜、蔥各30g,搞爛,加入鴨蛋清拌勻,外敷腳心1夜,隔3d?1次,連敷5-7次。重病例內服、外敷并同。(《浙南本草新編》)
6、治小兒積滯泄瀉:鐵莧15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毒蛇咬傷:鐵莧菜、半邊蓮、大青葉各30g。水煎服。(《江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7月間采收,除去泥土,曬干或鮮用。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20-40cm,莖細,單一或分枝,棕綠色,有縱條紋,具灰白色細柔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菱形或近橢圓形,長2.5-5.5cm,寬1.2-3cm,先端稍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棕綠色,兩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細柔毛。花序自葉腋抽出,單性,無花瓣;苞片呈三角狀腎形。蒴果小,三角狀半圓形,直徑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氣微,味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2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