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膽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地膽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根。具有清熱,除濕,解毒的功效。主治中暑發(fā)熱,頭痛,牙痛,腎炎水腫,菌痢,腸炎,乳腺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癰腫。
中文名稱
苦地膽根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除濕,解毒。主治 中暑發(fā)熱,頭痛,牙痛,腎炎水腫,菌痢,腸炎,乳腺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癰腫。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事項 體虛者忌之,得寒癥者勿用,孕婦慎用。相關(guān)論述1、《本草求原》:“解暑熱。治牙痛。”
2、《云南中草藥》:“清熱祛風,止咳除痰,止痢。主治感冒發(fā)熱,虛熱咳嗽,小兒咳嗽,百日咳,風濕痛。”
3、《廣西本草選編》:“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4、《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可絕育(壯);治腹瀉、痢疾(瑤);搗爛用樹葉包,煨熱塞患牙治牙痛(壯)。”
5、《中國民族藥志》:“主治頭痛,頭暈,鼻腔出血(傣族);主治風濕(基諾族);止咳,去心火。用于感冒咳嗽,發(fā)熱心煩(苦聰人);主治流感,感冒,扁桃體炎,咳嗽,急性腎炎,腸炎,小兒口腔炎(苗族);治腸炎,腹瀉,痢疾,濕熱泄瀉(瑤族)。”“治腹痛(崩龍族)。”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暑熱:苦地膽根,同白豆、片糖煲水飲。(《生草藥性備要))
2、治頭風:鮮苦地膽根60g,雞1只。酌加開水燉熟后,再加少許紅酒,分2-3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3、治牙痛:(草鞋根)根、食鹽少許。共搗爛,用鮮菜葉包住,放入火炭中煨熱,放到牙痛處輕輕咬住。(《廣西民間用藥選編》)
4、治腎炎,腳氣水腫:(地膽草)鮮根頭7個。洗凈,搗爛,調(diào)雞蛋2枚,共煎成餅吃,連吃3-4d。(《福州中草藥臨床手冊》)
5、治喉痛:(地膽草)鮮根120g。搗爛絞汁內(nèi)服。
6、治咳嗽:(地膽草)鮮根60g,白茅鮮根60g,鮮百合30g。同煎代茶飲。(5-6方出自《常用青草藥選編》)
7、治腹痛:(地膽草)根5-10g。煎服。(《中國民族藥志》)
8、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地膽草)根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9、治乳腺炎:地膽頭根搗爛沖酒敷患處,或水煎沖酒服。(《嶺南草藥志》)
10、治跌打損傷:地膽草根15-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2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