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茅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albicaulisBunge的根。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中南及陜西、寧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功效。用于風熱感冒,癰腫疔毒,帶狀皰疹,月經不調,乳少不暢,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絲茅七別名
鴉蔥、茅草細辛、毛草七、倒扎草根、倒扎花、條參、水防風、仙茅參、豬尾巴、羊奶子、水風、獨腳茅草、黃花地丁。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主治 用于風熱感冒,癰腫疔毒,帶狀皰疹,月經不調,乳少不暢,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取莖中白汁涂。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通乳。治疔毒惡瘡,乳癰,外感風熱。”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跌打損傷,皮膚癰瘍和急性胃腸炎腹痛等。相關配伍1、治帶狀皰疹:鮮品折斷,取乳汁外搽。(《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跌打損傷,月經倒行:倒扎草根9-15g。蒸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3、治扁平疣:取鴉蔥白乳漿,外涂疣上,不要洗掉,每日涂換1次,數日后自行脫落。(《東北藥用植物》)
4、治肺結核:細葉鴉蔥適量,煮大棗。每日食棗3粒,久服有效。
5、治乳汁不足:細葉鴉蔥30g,王不留行24g,黃花菜根30g。水煎服。每日服1次,連服3天。(4-5方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或蒸后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長圓形,肉質,長5-10cm,直徑1-1.5cm,鮮時橫切面白色,并有乳汁流出。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縱橫皺縮不平,有時呈剝裂狀,頂端常有莖葉殘基。氣微,味微甘。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2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