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兒芹,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鴨兒芹CryptotaeniajaponicaHassk.的莖葉。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止咳,利濕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鴨兒芹別名
三葉、起莫、三石、當田、赴魚、野蜀葵、三葉芹、水白芷、大鴨腳板、鴨腳板草、野芹菜、紅鴨腳板、水芹菜、牙痛草、鴨腳菜、梭丹子、鴨腳草、鴨腳掌。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歸心、肺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止咳,利濕解毒,化瘀止痛。主治 感冒咳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湯洗。藥理作用1、抑菌作用。
2、肝保護作用。
3、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1、《別錄》:“主寒熱,蛇、蜂螫人。”
2、《天寶本草》:“火牙噙之即刻消;葉搗敷于耳后,脫眼內翳。”
3、《分類草藥性》:“治白淋,消腫毒,調經,退火。”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外敷治臁瘡。”
5、《陜西中草藥》:“活血祛瘀,鎮痛止癢。治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6、《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止咳,活血祛瘀。”
7、《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用于感冒風寒咳嗽,疝氣,無名腫毒。”
8、《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眼結膜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肺炎:鴨兒芹15g,馬蘭12g,葉下紅、野油菜各9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2、治肺膿腫:鴨兒芹30g,魚腥草60g,桔梗、山苦瓜各6g,瓜蔞根15g。水煎每日3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3、治百日咳:鴨兒芹、地胡椒、卷柏各9g。水煎,每日3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4、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鴨兒芹15g,瓜子金9g,金銀花藤60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5、治黃水瘡: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分。共研細末,用鮮連錢草、鮮三白草搗爛絞汁,調涂于于患處。(《常用中草藥配方》)
6、治一切癰疽疔毒,惡瘡,已潰未潰均可服用:鴨兒芹、馬蘭、金銀花各15g,鴨跖草30g,臺灣萵苣、絲瓜根各9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7、治腫毒皮色不變,溫腫無頭:鴨兒芹、東風菜各15g,柴胡30g。水煎,每日3次分服。并用鴨兒芹、東風菜各等分,研末,好燒酒調敷。(《常用中草藥配方》)
8、治帶狀皰疹:鴨兒芹、匍伏蓳、桉葉各30g,酸漿草60g。共為細末,醋調敷。(《常用中草藥配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間采收,割取莖葉,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直立,具叉狀分枝。葉互生,三出復葉,葉柄基部稍擴大,成膜質窄葉鞘而抱莖,小葉無柄;中間小葉菱狀倒卵形,長3-10cm,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基部下延,側生小葉歪卵形,有時2-3淺裂。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