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棒子,中藥名。為遠志科遠志屬植物尾葉遠志PolygalacaudataRehd.etWils.的根。植物尾葉遠志,分布于我國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濕熱黃疸,支氣管炎。
中文名稱
烏棒子別名
水黃楊木《貴州草藥》,倒蓮花、三岔子、土八爪《萬縣中草藥》,毛籽紅山桂(云南),木本遠志、野桂花(廣西)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苦,性涼。入心、肝、腎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主治 咽喉腫痛,濕熱黃疸,支氣管炎。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藥理作用1、對幾種呼吸道常見致病及非致病細菌(金黃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皆有抑制作用(瓊脂平板挖孔法)。
2、鎮(zhèn)咳、祛痰作用。
3、抑菌作用。
4、抗氧化作用。
相關(guān)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通淋。治黃疸肝炎,血尿。”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相關(guān)配伍1、治咽喉腫痛,烏棒子、牛蒡子、土山豆根、麥冬各15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2、治慢性支氣管炎,①烏棒子30-60g,虎杖15g,魚腥草60g,闊葉十大功勞根30g,枇杷葉5張。水煎,分2-3次口服。②烏棒子、大血藤各30g,虎杖15g。水煎,分2-3次口服。③烏棒子30g,黃芩、金銀花、淫羊藿各1.5g。水煎服。每日一劑,10d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略彎曲。表面黃褐色,有縱皺紋。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氣微,味甘。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