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櫻,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小果薔薇RosacymosaTratt的根及嫩葉。分布于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收斂固脫,祛風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子宮下垂,脫肛,月經不調,風濕痛,瘡癤。
中文名稱
小金櫻別名
紅茨藤、山木香、明目茶、小和尚藤、結繭、狗屎刺、小刺花、苙刺早、荊刺葉、雞公子、王申蓮、七姐妹、魚桿子、青刺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心、肝、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固脫,祛風止痛。主治 用于子宮下垂,脫肛,月經不調,風濕痛,瘡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藥理作用1、加壓止血。
2、凝血作用。
3、對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根:能敗血。”
2、《嶺南采藥錄》:“葉,敷瘡毒。”
3、《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消散腫毒;能和血,治血虛潮熱。”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外傷出血。相關配伍1、脫肛,子宮下垂:小金櫻根、無花果各60g,燉雞肉服。
2、月經不止,色黑有小泡:小金櫻根30g,艾葉15g,燉雞肉或豬瘦肉服。
3、勞倦,關節風濕痛:小金櫻根100g。水煎服。
4、尿血:小金櫻根15g,車前草10g,仙鶴草、牛膝各6g。水煎,早晚飯前各服1次。
5、癰毒瘡癤初起:小金櫻根適量。加米泔水磨濃汁,涂患處。
6、創傷潰爛:小金櫻嫩葉適量。搗爛敷患處。(1-6方出自《常用中草藥原色圖譜》)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根,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