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破鑼,中藥名。為毛茛科鐵破鑼屬植物鐵破鑼Beesiacalthifolia(Maxim.)Ulbr.的根莖。植物鐵破鑼,分布于我國云南西北部,四川、貴州、廣西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陜西南部及甘肅南部,緬甸北部也有分布。具有祛風,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風熱感冒,目赤腫痛,咽喉疼痛,風濕骨痛,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鐵破鑼別名
猴兒七、白細辛(《四川中藥志》),土黃連(《陜西中草藥》),白毛三七(《甘肅中草藥手冊》),定木香(《貴州草藥》),太白黃連、黃三七(陜西太白山),滇豆根(云南麗江)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涼。入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清熱,解毒。主治 風熱感冒,目赤腫痛,咽喉疼痛,風濕骨痛,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藥理作用1、淋巴細胞增殖作用:抑制由ConA誘導的T細胞增殖。
2、抑制微血管生成的作用。
3、對成骨細胞有抑制作用。
4、對鈣離子受體拮抗作用。
5、對醛糖還原酶抑制作用。
6、對NO合酶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貴州草藥》:“驅風散寒,除濕止痛。”
2、《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腫。主治目赤腫痛,咽喉疼。痢疾、關節疼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紅白痢,定木香、朱砂連各三錢,紅糖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關節疼痛,鐵破鑼、秦艽、五加皮各9g,石南藤12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3、治牙痛,鐵破鑼、白茅根、并頭草、石膏各12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莖,去須根,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條狀,斜生,略扁,長可達十余厘米,直徑3~7㎜,有數個分枝,節明顯,節間長0.5~1.2㎝,表面黃棕色至棕色,有縱直皺紋。根須多數,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根莖肉色,易折斷,斷面黃棕色。氣微,味苦、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