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苗,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rosea(Linn.)Cavan.的莖葉。分布于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用于熱毒下痢,淋證,無名腫毒,水火燙傷,金瘡。
中文名稱
蜀葵苗別名
葵蜀莖、赤葵莖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歸大腸、膀胱經毒性
無毒《千金·食治》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主治 用于熱毒下痢,淋證,無名腫毒,水火燙傷,金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8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不可久食。藥理作用1、鎮痛。
2、鎮靜。
相關論述 《綱目》:“作疏食,滑竅治淋,潤燥易產。”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便出血:酒服葵莖灰方寸匕,日二。(《千金要方》)
2、治小兒口瘡:赤葵莖炙干為末,蜜和含。(《圣惠方》)
3、治瘡癤,水火燙傷:鮮蜀葵莖葉搗爛外敷,干則換;或干品研末,麻油調敷患處,每日2次。
4、治羊胡瘡:蜀葵莖葉(燒存性)研末,麻油調搽。(3-4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5、治產后吹奶作癰:葵莖及子,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婦人良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18.html





